中国是茶的发源地,饮茶历史悠久。那么茶文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?也许可以追溯到古代,也许起源于周朝,也可能起源于秦汉。总之,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当茶与人相交时,茶就被赋予了意义,饮茶成为了一种文化。茶文化是在饮茶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。茶文化可以表现在茶道、茶德、茶精神、茶联、茶书、茶具、茶画、茶学、茶事、茶艺等方面。
随着快节奏社会的发展,许多传统文化已经转向“速食”文化。茶叶深加工产品应运而生。茶叶市场正在突破传统市场,逐步扩展到食品、饮料、医药、保健等领域。茶叶深加工是从茶叶中高效提取有效成分的过程。这一工艺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茶叶深加工产品的质量。传统茶叶深加工截留液应用加热加碱的处理方法。这种处理工艺会使茶汤颜色变深,增加处理成本,降低原料利用率,茶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不能得到有效利用。
膜分离技术是现代分离技术中一种高效分离手段,可以部分取代传统过滤、吸附、冷凝、重结晶、蒸馏和萃取等技术,在分离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膜技术应用于茶叶深加工,可实现无菌过滤,所得产品色、香、味俱佳,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环保技术。
“膜”法澄清
应用陶瓷微滤+超滤膜系统对原有工艺进行深度改良,充分利用膜的特性进行优化处理。陶瓷微滤先对茶叶浸提液进行处理,去除悬浮的不溶杂质,再应用超滤膜,将浸提液中所含蛋白质、多糖等大分子可溶杂质截留,实现浸提液的初步澄清。
“膜”法除菌
茶叶在深加工过程以及产品在储运过程中,因本身营养丰富而容易滋生各种微生物。传统解决方法是应用热力灭菌、辐射灭菌、紫外线灭菌等方式。热力灭菌主要适用于液体型深加工制品的灭菌,若用在茶叶深加工制品中,容易导致所含热敏性物质损失。辐射灭菌适用于浓缩液型或固体型制品的灭菌,使用时有严格的辐射剂量限制标准。紫外线灭菌适用于深加工制品包装物的灭菌,使用中灭菌历时较长,且灭菌不彻底。
应用陶瓷微滤法进行细菌微生物的去除,在除去悬浮杂质的同时,可实现除菌。相对于高温灭菌,微滤膜在常温下就可将细菌、大肠杆菌群等微生物截留在浓水侧。
“膜”法富集及浓缩
传统工艺主要应用真空蒸发浓缩,但这种方法涉及到相态变化,存在着耗能大及造成热敏物质损失等问题。应用陶瓷微滤和超滤膜系统的除杂澄清后,再将超滤膜透过液送至纳滤膜进行浓缩富集,浓水侧茶叶含量和纯度得到有效提高,再经喷雾干燥工艺的处理,得到速溶茶粉。纳滤透过液则进行萃取处理,可分离出需要的咖啡碱和茶多酚,同时回收有机溶剂。
应用陶瓷微滤+超滤+纳滤膜,整个过程中去除了大量杂质成分,包括细菌微生物、胶体、悬浮物等不溶杂质及蛋白质、多糖等大分子杂质,去除精度更高,目标产物纯度更高。整个过程无任何物质添加,无额外处理量增加。常温常态处理,无任何相态变化,能耗及运行成本低。膜系统自动化程度高,易于操作及维护。
转载时请注明文章来源“莱特莱德”,否则视为侵权,感谢配合。
编辑:虞美人 技术:木子
扫一扫!